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七百一十章 尾聲之三·大小中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李諭馬不停蹄,來到了柏林。

關於中子的那個預言,科學界已經有了最初的成果。

首先獲得突破的是柏林大學的博特團隊(博特1954年獲得了諾獎,但不是因為中子)。

從1928年到1930年的幾年之間,博特和他的學生用放射性釙放出的α粒子轟擊鈹核,發現有很強的貫穿輻射,這種輻射的貫穿能力比已知γ射線大好多倍,穿過兩釐米厚的鉛板,速度才減弱一半。

1930年,兩人公開了這個結果。

恰好王淦昌今年考取了官費留學,來到柏林大學,師從邁特納。

邁特納與博特並不屬於同一個實驗室。

王淦昌的物理直覺相當強,他看到博特的結果後,立馬就覺得鈹射線肯定不是γ射線,因為γ射線穿透力再強,也不可能穿透幾釐米厚的鉛板。

最主要是他發現了博特實驗的漏洞:博特團隊使用的檢測器是蓋革計數器。

王淦昌估計,如果使用雲室來檢測,就可以更好地分析這個射線的性質。

——這是完全正確的方向。

可惜歷史上,在王淦昌嚮導師邁特納提出想用雲室作為檢測器研究鈹射線時,邁特納拒絕了,而且是兩次申請都被拒絕了。

此後的兩年,法國的小居里夫婦也很接近中子的發現,不過他們同樣認為這種射線是電磁波。

就在小居里夫婦公佈研究成果的一個月後,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查德威克用雲室重複了當年博特的實驗,從而發現了中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