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古代,民族這個概念有,可並不算多。
在南宋時期,金朝所佔據的北方,反金歸宋的漢族起義從頭到尾。
甚至在宋朝專門形成了一個階層,都想著光復華夏。
更早些時候的華夷之辨,所謂的“非我族人,其心必異”。
包括朱元璋喊出的:“驅逐韃虜,光復中華”。
這些都是民族主義的前驅。
雖然底層的農民大多不識字,也不知道華夷之辨,可從小的耳口相傳、說書戲曲、言傳身教,已經在農民腦中形成了最樸素最原始的民族主義,哪怕這種民族主義還很不完善。
或許這些底層的農民,連自己是哪個民族都未必完全明白,可當弓箭和大刀砍到自己身上時,當馬糞落在稻田時,他一定知道自己肯定和馬上之人不是一夥人!
但為什麼說不算多呢,原因也很簡單。
在古代,日本人、波斯人、朝鮮人,可以到朝廷中央當官,還不是一個小官,這種事情放在今天,是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
此外,異族入侵,能統治華夏,這放在民族主義萌發的今天,依舊是不可能存在的事。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絕大多數平民目不識丁,連溫飽都是一個問題,對自己的身份並無多少認同,也無多少自豪,所以對於異族的統治,表現的就非常麻木,根本不會有太大的抵抗,多是被動的捲入其中,隨波逐流。
說白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