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此詩一出,眾人紛紛拍手稱好。
祝枝山比唐寅還要年長十歲,在科途上是屢敗屢戰,心性在千錘百煉中得到昇華,所以自身才華已經充分展露。
唐寅受到這首詩的感染,抬頭看著十里亭外開得正盛的梅花,眼睛不由湧起一份追憶。
此次他前去印度洋任職,雖然心裡擁有滿腔的報國志,但終究是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曉得還能不能看到如此美豔的梅花。
只是感傷歸感傷,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堂堂的大太監汪直能去,數萬大明將士能在那裡長年駐軍,還有不少官員和書吏同樣被朝廷派遣到那裡就職,自己又怎麼能矯情呢?
即便梅花看不到了,亦可以看印度的曼陀羅花。
唐寅已經調整好狀態前往印度洋輔助汪直,於是轉移話題道:“祝兄,你此番能入職國子監,你的才華得以施展,實在可喜可賀!”
祝允明跟嚴嵩一樣,屬於弘治朝擴招的受益者,一舉改變了他屢試不中的命運,在今年的春闈中同樣是金榜題名。
雖然他的殿試排名十分靠後,但憑藉他自身過硬的藝術素養,亦成功進入國子監下轄的藝術學院任職。
現在的弘治朝已經可以容納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再限於治國和治理地方的管理人才,而且亦給祝允明這種藝術性人才提供舞臺。
詩文、繪畫和歌曲都是呈現著欣欣向榮的姿態,而建設師的地位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現在師資力量建設同樣是大明朝重要的一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