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久前,在巴黎和會召開期間,詹天佑前往東北參加國際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防止列強以護路為名奪取鐵路。而就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舊疾復發,雖然轉回漢口醫治,還是迴天乏力。
武漢、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等地隨即展開了公祭活動。
上海的工商界藉此機會也聚集了一回。
李諭與劉鴻生穿著一身黑西服到場,鞠躬獻上鮮花。
一旁的張謇說:“眷誠(詹天佑字)乃國士,猝然離世,實在可惜。聽說他離世後,財產沒留下多少。”
李諭說:“更可惜的是他未能完全施展抱負。民國以來,政府根本拿不出太多資金投入鐵路建設。”
張謇做過農工商總長,說:“上頭簡直一塌糊塗,交通總長動輒更換,而且左右不了財政撥款。而能夠籌得款項的農工商部,八年間換了接近十位總長,除了田文烈,每位總長任期平均不過六七月。他們怎麼可能拿出一套傳承有序的法案保障建設?”
李諭說:“各方勢力互相鬥爭,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雖然有所發展,根基卻依舊脆弱,軍閥一旦打仗,幾乎一碰就碎。”
張謇嘆道:“北洋政府拿不出錢,連教育投資都沒有,何談鐵路。”
一直到1926年北伐,整個北洋政府執政期間,鐵路通車裡程僅僅3700多公里,每年250都不到。
即便如此,鐵路還是北洋政府的搖錢樹以及交通系官僚賴以存在的基礎。每年鐵路盈餘高達4000餘萬元,而北洋政府時期一年的總收入也就4億左右,佔了10%之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