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輪船駛過太平洋,抵達上海,迎接的有胡適、蔣夢麟等人。
和其他剛來上海的老外一樣,逛了一圈後,杜威對李諭說:“上海很像紐約,這些西式建築讓我恍惚間以為沒有離開美國。街道的佈局以及如此眾多的繁榮店面,除了面孔大多是亞洲人,與美國的海濱城市並沒有太多不同。”
李諭說:“所以才說大上海嘛,整個亞洲首屈一指。”
胡適則說:“先生,我們在大同大學佈置好了演講臺,兩位請過去吧。”
杜威問:“我不會中文,直接用英文演講可以嗎?”
胡適說:“肯定不會有問題。”
此時的季節還沒有太過炎熱,聽眾熱情十分高。
李諭聳聳肩:“中國一直有自己的特色,與西方大不相同。”
杜威說:“確實,貴國學習外國經驗,也必須根據本國的國情需要。我有很多中國學生,從他們身上就能體會到,中國的教育,模仿於日本,同時又借鑑了德國,但似乎一直不懂得如何確定一國教育的宗旨和制度。應該根據國家的需要,考察國民的現狀,精心制定。胡亂模仿他國,太容易失敗。
李諭說:“肯定是學校裡出事了。”
杜威思索了一會兒說:“我們歐美之人,只知道知之為難,未聞行之為難。”
在上海又會見了一些文化界名流後,時間已經到了五月二日,《晨報》發出梁啟超的電報,山雨欲來風滿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