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魯迅說寫就寫,成稿速度很快。
至於筆名嗎,他聯想到在東京期間用過的“迅行”別號,便使用了其中的“迅”字,表明自己的想法開始於青年時代,有一些反抗時代的味道;然後冠以母親的姓,這樣一來就成了“魯迅”二字。
魯迅也屬於橫空出世,誰都想不到一個北洋政府的官員能寫出這麼有批判性的內容。
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狂人日記》,一炮打響,其中的警句李諭倒背如流:
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穿透一百年,這些文字還字字如刀。
緊接著魯迅又寫了《孔乙己》《藥》等名篇。
有意思的是,魯迅還挺慎重,針對《藥》這篇,他專門跑到北大,找到剛開完一場講座的李諭詢問:“癆病是不是真的無藥可治?”
李諭不太懂醫學,但抗生素何等威名,所以自然知道在40年代鏈黴素出現之前,肺結核就是絕症。
“如果得了癆病,的確無法治癒,”李諭坦誠說,“不過並非毫無辦法。”
“什麼辦法?”魯迅問。
李諭說:“我在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見到了兩位研究員,正在研究針對肺癆的疫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