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北洋政府對德宣戰後,李諭順勢接管了藥廠全部的產業,唐紹儀和梁啟超在中間沒少幫忙。
唐紹儀此刻沒什麼官職在身,純屬一身輕。
梁啟超則是因為當了北洋政府財政部部長後才發現接手的是最燙手的一個山芋。
整個民國時期,財政一直一塌糊塗。在這個任上,你想做點事,門都沒有,只能中飽私囊。
後來的宋子文和孔祥熙就是典型代表。四大家族裡,宋家非常強,但宋子文這個人卻並不貪,或者說他已經不需要貪。宋子文又很懂經濟學,這讓他和老蔣之間很難對付,因為老蔣總給他出“難題”,導致宋子文辭職好幾次。
孔祥熙接了宋子文的班後,幹了什麼就不用多說了。
梁啟超更是屬於想做點事的,他上任後發現了一個契機:由於北洋政府對德宣戰,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庚子賠款自然不用還了。協約國如英法也都同意延緩五年支付,這樣每年就省下一千三百多萬銀圓。
換言之,北洋政府每年相當於多了一千三百多萬財政收入(歐洲銀行團控制著鹽稅和關稅,的確可以說成是收入)。
梁啟超想趁此良機進行幣制改革。不過嘛,這事壓根做不成。
更蛋疼的是,減免賠款後,北洋政府的財政仍然吃緊,還是需要借款。
關於借款,梁啟超倒是明白不能在日本這一棵樹上綁死。況且日本對中國的市場存在這麼重的依賴,要是讓日本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後果不堪設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