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原來沈猶龍在塘報的後半段,寫的就是藩兵入衛之事。
只不過,受限於寫這份塘報的背景,李肇基願意北上助戰的事,他儘可能的寫的模稜兩可。
這是因為,這是四姓剿滅時就寫的,主要是請功之事,在此之後,才達成了借款、練兵等諸事。那個時候,也就是確定了兩件事,李肇基願意北上助戰,第二件就是李肇基會以藩國名義北上。
原本所謂藩國指的是東番地的凱達格蘭人,李肇基準備讓阿塔向朝廷請封,成為大明的外藩,之後就可以用他的名義北上助戰了。
但沈猶龍讓趙文及瞭解了阿塔和凱達格蘭部的情況後,感覺很有難度。
因為凱達格蘭人就是一個土蠻部落,其文明程度遠遠低於大明的那些藩國,既沒有文字傳承,也不知道禮數,這樣落後的部落,而且丁口很少,朝廷肯定不願意封賞。
但問題就在於,另外一個選擇也不好,總不能以佛朗機人的身份北上吧。
思來想去,沈猶龍還是聽了李肇基的話,先把冊封使騙來,雖然凱達格蘭部落不堪,但李肇基有錢,花錢把朝廷使者搞定,不就完了嘛。
於是,沈猶龍在塘報之中如此寫道:
東洋有一島國,世受大明蔭庇,宗廟存續,社稷興亡,皆仰賴於大明。心慕中華,期待王化。多年來,有閩浙粵三省之民至其國土,與民休息,各族皆歡。
是以,東島之國,遣使求封,船隊遭難,淪落粵海,縱是艱難亦不擾百姓,聽聞朝廷興師剿賊,還出船助戰,殺賊效命,便是有數十人陣亡,使者依舊歡心,聲言,大明之恩,此戰不報萬一也,若有天子之命,願傾兵以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