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國朝的內閣,除了特殊情況,像是內閣這種特殊位置,有著極為嚴格而完善的晉升機制。
比如內閣閣臣必須是出身翰林院,並在地方擔任過親民官,並且官聲、名望、政績一個都不能差了。
然後由內閣提名,廷推獲勝後才能入閣。
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衡量至當,然後報請皇帝,取旨定奪,其有關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謂之廷議;其有關人事升補任用之擬議者,則謂之廷推。
按照規矩,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參以下,吏部於弘政門會選,詹事由內閣,各衙門由掌印,在外官,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官會舉。
其中禮部尚書往往是入閣的最大熱門,比如前任內閣首輔魏文正公,就是以禮部尚書入閣。
上一任的禮部尚書賀耀敏,如今就已經是內閣輔臣、保和殿大學士。
而最令皇帝苦惱的一項制度,那就是大夏的內閣任免,皇帝老爺是不能隨心所欲的提拔他自己人的。
他可以隱晦的跟朝臣傳達出自己的意思,但他想要提拔的人內閣不同意提名,或是廷推過不了……
抱歉,內閣輔臣的位置沒他的份。就算皇帝把刀架到朝臣的脖子上,都不能改變廷推的結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