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業有善惡之分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解脫有好幾種。從三惡趣解脫,得到人與天人的福報,或得到聲聞緣覺的果位脫離輪迴,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都是短暫的解脫;永久解脫的果位,只有成佛。而想要解脫,必須先了解如何舍取因果。如果只知道有個美好的、沒有憂愁的、不再輪迴的目標,卻不知道如何達到目的,那麼談解脫的意義就不大。知道如何舍取因果,可以讓我們逐漸淨除煩惱,得到解脫。

須舍除的惡業可歸納為十種,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十不善”,包括身體所造的身惡業三種(殺生、偷盜和邪淫)、語言所造作的語惡業四種(妄語、離間語、惡口和綺語)、由意所造作的意惡業三種(貪心、嗔心和邪見)。

在論部裡,對所有因果罪業的形成有很清楚的解釋。論部提到構成完整的殺業,是具備四支分罪業。以殺生來說,第一,認定將殺害的物件;第二,心中生起殺死對方的意念;第三,殺死對方的工具和方法;第四,真正斷絕了對方的性命。具足這四項,便構成了完整的殺業。如果只具備其中一至三項,雖然沒有構成完全的殺業,但在心性中也已經被殺業所汙染,一樣有罪。其他的惡業也是如此。

殺生,是佛教徒的第一大罪業。皈依佛門之後,不能傷害別的生命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戒律。人們殺生的原因很多,貪念、憎恨、傲慢、無明等都有可能。古時候有殺人祭天的情形,這表面上是為了信仰而奉獻,其實是因信仰而犧牲其他生命。這些都是因為無明而殺生,但在自己的認知上卻認為是在修行,這類殺生的情形非常多。當別人殺生時,自己在一旁隨喜,都有同樣的罪業,何況是唆使別人去造業。而且,凡是參與殺生的人,都會得到殺生同等的罪業,而不是一個殺生的罪業由大家平均分擔來承受。殺生的罪業果報,是短命、折壽,以及罹患疾病等痛苦。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