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對於眾生應有的態度,古人比喻為“猶如婆羅門施捨一樣”。婆羅門佈施的時候,只要坐在他家門口,無論是富人或窮人,他都會一視同仁地平等佈施。如果未能做到平等舍,不太可能做到真正的慈悲。所以,要先放下對親人的貪戀,再放下對仇人的嗔恨,而後能夠平等看待,才能對他們產生真正的慈悲。這就是為什麼四無量心要先觀修“舍”。
但是,如果認為平等看待眾生就是對親仇沒有感覺,變成對親人或仇人完全麻木,那就是貪嗔痴的痴,也就是無明。平等舍的真義是要對每個眾生都平等看待,希望他們都能脫離煩惱和痛苦,得到且永遠擁有同等的快樂和福報。平等舍可以消除我們的愚昧。
那麼如何培養平等舍呢?一開始要將不喜歡的人慈悲地當成自己的父母親,偶爾想一想或嘴巴說說比較容易,真要實踐時會發覺很難做到。我們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將不喜歡的人先平等舍地看待,看成是不相關的陌生人,不要對他們執著“不喜歡”的想法,讓自己減輕厭惡的情緒。慢慢地,當你心態平衡了厭惡的情緒後,再繼續觀修、實踐,漸漸就可以從內心真正認同他就是自己的親人,也因此不管對方怎麼壞都應該對他慈悲,如同很多父母對錶現不好的兒女還是一樣慈悲,和其餘的兒女一樣平等看待。能夠這樣慢慢改變,我們的嗔恨心就可以漸漸地導向善的方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