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約從3500年前的商朝開始,帝王便在大祭司的建議下,有了冬至向南祭祀的傳統。
陰盛陽衰,否極泰來。
古時候的帝王之所以會選擇冬至,就是因為這一天陰盛極,而陽始生。
“鄭州青臺遺址發現陶甕的地方,已經證實是約4000平方米的祭祀廣場。也就說祭祀冬至的傳統,現在可以再往前推1500年,比商周更為古老。古人靠天吃飯,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能望天知時節,就更是重中之重。”
“玉器璇璣,古人用來觀測北斗七星變化的東西。玉器外緣有三個朝同一方向飛翅的牙,間距相等,上面雕刻有扉稜一樣的小齒。這璇璣的三個牙翅,對應的正是北斗七星一年的變化……”
從古今北斗七星的位移,再到天文學上的歲差。
明明是幾個毫不相關的東西,孫寒承一番話旁徵博引地說出來,硬是將所有的物件全都聯絡到了一起,而且越說越帶勁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直到走廊廣播傳來下課的鈴聲,站在講臺上的孫寒承這才突然停下來。他把貼在黑板上的幾張圖片收好,整理好資料離開教室。
離開教室走了十幾米遠都沒有聽到動靜,表面上沉穩嚴肅的孫寒承心裡其實慌得一匹。
怎麼自己走了那些學生一點反應都沒有?是自己講得太深奧了?
不會吧,他已經儘量用那些學生能夠聽得懂的方式在講課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