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2章明朝的滅亡1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自打崇禎十五年(1642年)開始,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就在紫禁城中焦急等待。

此前幾年,湯若望奉崇禎皇帝之命,在北京城中率領工匠鑄造火炮,支援遼東前線對抗滿清(後金)。但崇禎十四年(1641年),大明在遼東最後的一支精銳部隊十三萬人出山海關救援錦州,卻被清兵擊潰,統兵的薊遼總督洪承疇生死不明。

儘管已入中國傳教多年,幫助明朝官方修訂曆法、鑄造大炮的湯若望明白,他寄予厚望的大明帝國眼下搖搖欲墜,在內有農民軍、外有滿清的雙重夾擊之下,或許已經時日無多。

一個積重難返的農業帝國,不是最先進的歷法和大炮就能拯救的。

就在湯若望焦急等待之際,前方訊息傳來,說薊遼總督洪承疇在城破後不願投降,已經“殉國”了。為此,崇禎皇帝震悼痛哭,甚至下令設祭壇於朝天宮前,準備親往祭奠,在朝堂上,崇禎流了眼淚說:“我不曾救得承疇。”

但事實是,困守松山城半年後,崇禎十五年(1642年)三月,洪承疇在松山城破後被俘。起初,他確實是絕食數日拒絕投降,對此,已經將國號從金(後金)改為大清的皇太極多次派人前往勸降,都被大罵而回。

不願放棄的皇太極派出吏部尚書范文程前去勸降。范文程見到洪承疇後,不提招降之事,只是與他談古論今。談話間,只見樑上掉下來一塊灰塵,落在洪承疇衣服上,洪承疇一邊說話,一邊“屢拂拭之”。察言觀色的范文程也不聲張,告辭出來後對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會死的。他對自己的衣袍還這麼愛惜,何況自己的性命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