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接下來的一整天。
數學、國文,還有洋文,洞山隔三差五便點名李慕玄回答問題。
試圖透過這種辦法來‘借題發揮’。
但對一個大學生來講。
這顯然沒啥用。
而經過這一天的來回折騰,李慕玄這邊倒是收穫頗豐。
透過本心對自身的觀照,他能清楚看到腦海中的念頭,隨著經歷的不斷增多,越到後面內心就越發的平靜。
“難怪修行者大多都會選擇外出遊歷,不會一直枯坐在山中靜修。”
李慕玄思索道:“修行,也可以說是修心,知道未必是真知道,空口白話誰都會說,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檢驗成果。”
就如西遊記中那樣。
孫悟空到靈山,一個筋斗便可。
那為何唐僧還要長途跋涉,歷經艱難險阻,走上十萬八千里?
原因很簡單。
孫悟空是心猿,代表人心。
唐僧則代表人本身。
常言道。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禪宗所謂的見性成佛,便是見心中靈山,識自身本性,但心猿千變萬化,本性又容易被世俗薰染,而且你怎麼確定你看到的就是自身本性,心中靈山呢?
說不準這只是你心中的妄念。
因此想到靈山,不能僅憑本心,必須要身體力行。
說的通俗易懂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你看完菜譜,卻不親自動手去做,怎麼能說自己會炒菜了呢?
正想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