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對於一顆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炸的藍巨星來說,就算是平常時候,想要抵近對它進行觀測就已經足夠艱難。
它的物質拋射實在太過劇烈,對外輻射也太過猛烈。這導致任何探測器都很難靠近它。或者就算靠近了,也根本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就會被摧毀。
而,相比起真正發生超新星爆炸之時,這顆藍巨星在平常時候的輻射又根本算不了什麼。
一旦發生超新星爆炸,在那一瞬間之中,單顆恆星的亮度甚至於能將一整個銀河系,數千億顆恆星加起來的亮度壓下去,如此猛烈的輻射,恐怕不管韓陽做出什麼樣的防禦手段,都根本無用。
既然如此,那該如何對超新星爆炸,宏觀黑洞形成之時的具體過程展開近距離的有效觀測?
韓陽的結論是,這根本無法做到。
但這是否意味著韓陽無法近距離的獲取到相關資料?
並不是。
早在從銀河系出發之前,韓陽便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這個方案,在人類文明晉升為五級文明,對那顆中子星進行觀測之時,韓陽曾經使用過。
那便是,以數量來換取質量。
單獨一顆探測器,哪怕只能在超新星爆發之時,進行一微秒,一納秒的觀測與資料收集,都已經足夠。
一顆探測器不夠,就上十顆。十顆不夠,就上一百顆,一千顆,乃至於一千億顆,一萬億顆!
只要數量足夠多,就總能積累起足夠的觀測時長,收集到足夠多的資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