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本篇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無蘇良參與,特此宣告。
——
皇祐二年八月初八,午後。
侍御史彭思永將包拯、吳奎、唐介、張澤行、陳旭等一眾臺諫官召集到了御史臺。
臺諫官彈劾言事,向來都是單兵作戰。
而今聚在一起議事,大機率只有一種可能,欲聯名進諫。
臺院前廳內。
眾臺諫官們看罷彭思永拿來的文書,都是一臉憤怒。
就連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的知諫院包拯都氣憤地攥緊了拳頭。
此文書乃是前諫官何郯在出任漢州知州前,呈遞的一份彈劾三司使張堯佐的奏疏抄錄版本。
何郯進言:
“堯佐任三司使已逾年,幾無寸功,諸路官員皆有怨言,民亦稱其緣後宮之親而得高位。”
“三司使為二府之亞,跂步便至。若其進兩府,必將貽誤國政。”
……
去年九年。
張貴妃叔父張堯佐正式擢升為三司使。
當時的御史陳旭便提出異議,上諫稱:張堯佐非才,不宜使制國用。
然趙禎不聽。
今年六月,包拯上諫,欲以天災來說服趙禎。
上諫稱:大河決溢,沉溺者眾,是皆群小之道盛也。三司使張堯佐凡庸之人,徒緣私寵,驟階顯列,久居此職,必將失天下之望,誤天下之事……
趙禎仍不聽。
何郯在外放前進言,乃是因今年乃是天子親郊的大禮年。
依照常規,今年年底,百官皆有升遷,張堯佐大機率會成入兩府,成為宰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