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心理美學,PsychologicalAesthetics,是一門從審美心理上研究美的學問。這是對傳統美學的一種根本性突破。
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黑格爾是傳統美學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學,是他龐大哲學體系的一部分,基本上與心理學關係不大。他認為,美是“絕對理念”的派生物;或者說,“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形式”。因此他研究美,以“絕對理念”為起點。不管他是不是把“絕對理念”解釋清楚了,也不管後人是不是理解了他的“絕對理念”,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所建立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美學。
自黑格爾以後,絕大多數美學都繼承了這種“自上而下”的模式。即使並不贊成“絕對理念”,也會首先尋找一個抽象概念,再層層具體化。幾乎一切美學著作,包括大學裡的美學教材,總是當頭提出一個問題:“美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一個定義,定義可長可短,但都因艱辛概括、拼湊概念,似乎什麼都包羅了,結果卻毫無價值。直到今天,這種“美的定義”不知道出現了多少,但沒有一個能被人們記得。更嚴重的是,這種“自上而下”的理論程式,把人世間大量豐富多彩的美,全都變成了同一源頭的概念衍生物,其實是嚴重脫離了美的存在狀態。
試想,要把狂風暴雨中的驚魂夜海、古代美女的秋波一閃、百歲夫妻的臨終握手、大漠莽原的孤狼長嚎、宋詞格律的平仄調整、歌劇女腔的故意停頓、現代畫家的實物引入、萬眾聚集的默然悼念,等等,將這些美全都概括成同一個定義、揭示出同一種理念,有可能嗎?有必要嗎?有意義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