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其一當然是讓軍隊武德充沛。無武不立國,任何時候軍隊才是保證一切的關鍵手段。
比如訓練騎兵,把固化的步兵作戰模式向步騎配合、靈活遊擊模式進行轉變。這一點其實在戰國時已經有了比較多的應用。商鞅在收復河西時,與公子卬的河西之戰中就採用了步騎配合的方式,而且騎兵在此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只是天下統一後秦朝國內基本沒有戰爭了,北方邊境騎兵不如匈奴,南部邊境深山老林,騎兵也沒用,所以秦朝還是以步兵為主力。遊擊模式則要等騎兵訓練完成後,學習漢朝衛青、霍去病二人的作戰模式,以匈奴人的作戰方法對付匈奴人。
再比如改進軍械,改良一些針對騎兵的兵器,像斬馬刀、馬鞍、馬蹄鐵什麼的。
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有很多,怎麼得到優良馬匹,怎麼訓練素質高的軍隊,怎麼獲取草原的地圖,還有這些兵器以現在技術能不能打造地出來等等。
其二便是透過大秦有而匈奴沒有的東西與匈奴的平民進行貿易,透過貿易分化匈奴的部落,也可以獲取到大秦需要的東西。
比如透過絹帛、茶葉、農具交易馬匹、鐵礦、皮革等等。但這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比較多了。
首先大秦能不能生產那麼多東西用於交易。現在生產力低下,不可能為了貿易而不顧本國需求。
唐朝與回紇的絹馬貿易,最後就出現了“付絹少,則彼意不充,納馬多,則此力致歉”的嚴重問題。簡單說就是回紇的馬太多了,大唐生產的絹跟不上需求了,可是你不買貿易就進行不下去,回紇就要搞事情,大唐軍隊因為得不到需要的馬也要搞事情,大唐朝廷就很頭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