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以工代賑?”
看著桌面上字跡,女帝微微皺眉,“此計,是否出自晏子春秋?”
九州紛亂,六國不想亡國,那就得不斷的去學習,去完善自身。
從歷史中學教學,從鄰國身上學良政。
對帝王官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各種消失與歷史長河中學說也被人挖了出來,新式理念更是層出不窮。
以工代賑的思想,武朝並不陌生,只因宋人早就帶頭幹了,只是不曾像方程這般提煉成特定的片語。
“以工代賑,角度不同,利弊也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取捨與決策!”
“春秋之時,晏幾道率先開創出以工代賑的模式,有此良法,那為什麼宋人之前少有人用?”
老祖宗是很聰明的,很多法子都是治國妙法,奈何屁股決定一切。
國民的概念不曾誕生,封建王朝賑災核心在於平亂,而非救人。
宋人善用,是因為宋人有錢有糧,經濟賬一算,更為高效的以工代賑就首選,絕非以人為本。
“耗費太大!”
女帝既能說出晏子春秋,自然是知道晏嬰與齊王的對話,說到底就是齊王心疼錢財。
“耗費太大隻是表象,核心在於朝堂上的高官有沒有把民眾當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帝王又有幾人?”
“宋人表面做了不錯,實則不過一裱糊匠,術抄到了,道卻沒去探究,一代代照搬下來,使之湘軍編制越發臃腫,財政負擔越來越重,若非靠著通商,商稅,令全國錢糧週轉保持在一個極高速度上,宋人的財政早就崩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