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go-->
第512章
賦和稅雖然都是向百姓徵收錢糧,但是目的卻不一樣,賦,字由“貝”加“武”二字組成,即貨幣用於戰爭的意思。而中國古代的稅最早是指對土地產品和工商業的徵收。用於國家一般經費。正如《漢書·刑法志》的記載:“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各國實行”。
大清先恢復了明朝改革之前的舊制,繼續增收丁稅,而後再弄個“永不加賦”,卻覥個大臉把這當成是一種皇恩浩蕩!
這就和超市先漲價再打折是一個套路。當然了,所謂的“皇恩浩蕩”也只能和清初近百年的屠殺、投充、圈地等野蠻政策比一比。
我大清的永不加賦,卻不承諾永不加稅,其實只是左手倒右手,掩人耳目而已,錢穆《國史大綱》說道:“自康熙五十年以後,永不加賦一事。清廷徒守‘永不加賦’之美名,而捐例迭開,不啻縱數十、百餓虎豺狼於民間,其害較之加賦為更烈。”
程世傑承諾的永不收賦,其實非常簡單,朝廷對外用兵所產生的軍費,不會分攤在百姓頭上,而是因為大明目前正在享受著對外擴張的戰爭紅利。
隨著程世傑這道“程氏永不享賦!”這道聖旨頒佈,崇禎皇帝更是心如死灰,無論朱氏子孫再如何有能力,已經無法從程氏手中奪回失去的江山了。
天下臣民和士紳,哪怕對程世傑再不滿意的地主和士紳,也高呼程世傑萬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