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至於逃生安全方面,其實奧地利帝國早就研究出了降落傘。但此時奧地利帝國的飛機都是雙翼結構加開放式座艙,飛行員想從高速飛行的飛機中爬出來都不太容易。
先不說降落傘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只說降落傘本身,高度不夠使用降落傘毫無意義。
尤其是早期的降落傘開傘速度相當慢,很容易出現在降落傘還未完全展開人就先落地的情況。
另一方面更加諷刺的是,早期降落傘最經常發生的事故就是降落傘開啟之後纏繞上的機翼或者螺旋槳。
此外實戰中飛行員可能會面臨飛機失控、翻滾、俯衝、甚至起火等情況,此時想從狹窄的座艙中爬出來本身就是極其危險且需要時間的高難度動作。
所以試飛員們寧願繼續在飛機中搏一把也不願意跳傘。
其實哪怕是到了一戰時期,跳傘的存活率也非常低。
英國,倫敦。
轟轟烈烈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剛剛結束,政府、民眾、廠商還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中,巴貝奇悄悄的來到一座公墓前。
約瑟夫·克萊門特,1779.6.13-1844.2.28,享年64歲。
巴貝奇在這座墳墓前站了很久,不過並沒有悼念的哀傷,反而是滿腔怒火。即便是過去了很多年,即便是對方已經死了,巴貝奇也無法原諒約瑟夫·克萊門特的所作所為。
曾經的巴貝奇被稱為計算的天才,而約瑟夫·克萊門特則被稱為機械的天才,以微米級精密加工聞名於世,發明了諸多實用技術,被後世譽為“精密製造之父”,曾任倫敦機械學會首席工程師和首任主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