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小驪山,升龍臺。
升龍臺自建成之日起,便有一石碑自蒼穹而來,上書五十二個遠古文字:“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何離心之可用兮,吾將遠適以自疏。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紱而賓士。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迄今為止,尚未有人能真正解出,石碑上的文字到底是何意思。
有趣的是,《乾史·武帝》中有這麼一段記載:“洪武十年,驚蟄,武帝攜皇后、太子、內閣諸公巡遊小驪山,行至升龍臺,忽聞龍吟,帝禪位,悟道十餘載,乘龍飛天。”
通俗來說就是:大乾開國皇帝武帝定都玉京後,在洪武十年,二月初二這天,武帝攜帶皇后、太子、內閣大臣等出行去小驪山踏春遊玩,行至升龍臺處,忽然聽到一陣龍吟聲,武帝當即禪位給太子,在升龍臺閉關悟道十餘年,得道破關,乘駕一條龍飛走了。
按理來說,升龍臺是大乾開國皇帝的證道之地,必然有著非同凡響的象徵意義,但自從趙扶搖來大乾,將欽天監搬去了小驪山,當時的皇帝非但沒有阻止,反而在小驪山上建了一座摘星樓,還封趙扶搖為國師,可參議朝政。
就連山上供奉著那位開國皇帝法相的廟宇都給拆除了,皇室索性將他們的先祖請去了乾元宮的太廟中。
此時的小驪山上,已經聚集了不少的人群,幾乎都是從觀星坊上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