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道德經
所謂過去所說的帝王之道,很多人理解成權謀詐巧,首先權術這個東西當然是存在的,但它只是術,不是道。
這裡提一個問題,就是前面說過商君說的四種治國辦法,分別是帝王霸三種道,還有一個是強國之術。就是說道和術它是不同的。術只是辦法,手段,解決眼前問題,道呢,他是要解決根本的問題的。所以帝王之道和帝王術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帝王之道是什麼呢?五帝、三王之道,說具體點就是仁義道德。
在這裡先說一個問題,前面說了禮治的很多好處,那麼這裡先說說它的壞處,禮的壞處就是虛偽。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禮終究只是外在的東西,它只是個形,說簡單點,禮是用外在的形式讓人向善,法是用外在的懲罰讓人不作惡。這兩者都在一個層次上,外形的那個層次,不入內心。很多人的禮說白了,就是表現出來給人看的,形神不同不就是虛偽麼?所以單獨的禮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當然這是純粹的禮這種形式,但加上內涵就不一樣了。仁義是禮的內涵,它是高於禮的,劉備斥責許汜似乎是無禮,但許汜身為名士在天下大亂之時不思解救之法卻求田問舍,是不義,劉備斥之是仁義,所以沒有誰說他無禮。商湯伐桀武王伐紂並不合禮法,卻因為驅除暴虐而被視為仁義,所以仁義是高於禮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