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呂不韋大權在握之時,單純的權勢已經不足以讓這個已經站在世界巔峰的商人滿足了。他開始想要做一些更加有趣的事情,於是,他決定以儒家學說為骨幹,道家理論為基礎,法、墨、農、兵、陰陽學家理論為素材,編撰一部震爍古今的鴻篇鉅著。
當時亂世,有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四公子縱橫天下,門客眾多,聲勢浩大。呂不韋已經得到了當時最強帝國秦國的巔峰權力,自然不願弱了聲勢。不過,商人出身的他並不是太看得起豪俠猛士,在他看來,沒有什麼猛士是財富和智慧的力量所不能打敗的。況且,虎狼秦國,也並不缺少衝鋒陷陣的沙場猛將。只是,與別人不同,他所奉養的門客,多為才思敏捷、文采出眾之人。當足夠多的數量積攢在一起,就很有可能會產生質變。足夠多能征善戰的俠客武將,就能產生足以震懾敵國的力量,足夠多智謀機敏的文人墨客,也就自然會產生能影響意識形態的思想力量。
而呂不韋,決定將這種思想的力量,凝聚和彙總在一起,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有了財富,就容易創造出便於思考的物質條件,有了權力,就能運用國家的力量來獲取資料,當呂不韋兩樣都擁有的時候,一部名傳千古的鴻篇鉅著,《呂氏春秋》誕生了。
此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十二紀按照月令編寫,文章內容按照春生、夏長、秋殺、冬藏的自然變化邏輯排列。可以說,這部《呂氏春秋》,前無古人,規模宏大,包羅永珍,是先秦諸子百家的智慧結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