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楚國擁地千里,帶甲百萬,廣闊的國土和彪悍的民風讓這個國家擁有著強大的戰爭潛力。歷代楚王也清楚地明白,偏安一隅的王國早晚都會滅亡,他們之中有明君,也有庸才。但是目的卻始終一致,就是讓這個國家走向巔峰,入主中原。
但是歷來楚地都被中原諸侯視作蠻夷,並不先進的文明即便有了強大的武力,也往往會被那些所謂開化知禮的中原君主們看不起。強大的戰力雖然給了楚國追逐夢想的基礎,但是這條路卻並不順暢。歷代楚王也明白這一點,他們對於人才的渴望,甚至遠遠超過了北方諸侯。
孫叔敖憑藉著自己的名望,漸漸步入了楚國領導層的視野。沒有一個君主會甘心自己的王國墮落,之所以有那麼多亡國之君,並非是這些君王天生就喜歡讓自己的權力淪陷,只不過他們的才能不濟,不能準確地辨認出一位臣子最終的目的是不是為了這個國家。
春秋年間,農事為本。一個國家是否擁有足夠的戰爭潛力和話語權,與這個國家的農業實力密切相關。人類從蠻荒一路走來,蒼茫的天地間,正因為有了農業,人類社會才能夠逐漸向前發展。雖然每一位國王都十分重視農業,但是落後的科學技術和各種各樣不可控制和抵禦的天災地變,都為農業文明的前行蒙上了一層陰影。
公元前605年,孫叔敖在期思雩婁(今河南省固始縣史河灣試驗區境內)主持興修水利,建成中國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婁灌區(期思陂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