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古代,日食、月食、以及五星凌犯、彗星等天文現象,通常被認為不吉的象徵。
為了研究這些天象,歷朝歷代的當權者,都專門設定了研究天象的機構,欽天監便是如此。
這些災異天象中,日食和月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經過長期的觀測,古代的天文學家們掌握了日月食的一些規律:
日食一定會發生在朔日,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而月食總會出現在望日,也就是每月十五或者十六。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朔日都會出現日食天象,也不是所有望日都會有月食出現。
正是因為如此,這種日食和月食出現的不規律性,便成了古代天文學家們重點關注的物件。
為了預測朔日和望日會不會出現日月食,天文學家透過長期的總結,研究出了一套推算日月交食的方法。
但是,因為古代天文學家並沒有參透宇宙的本質,推算方法也不是特別精確,甚至因曆法年久失修,時常會出現推算失誤的情況。
是以,在歷朝的天文志中,經常會有一些關於日月食“當食不食”、“食不可見”的記載。
賈琮推算日食所用的“沙羅週期”,其實也不是現代方法,而是源於公元前幾百年,迦勒底人發現的日食週期性規律。
其具體規律是:在三個沙羅週期,即54年零33天后,日食幾乎又在相同的地理位置再次出現。
這種方法雖然不能推算出日食的準確時間和食分,但用來驗證某天是否會有日食非常快捷,只要往前推算54年零33天,找到當時的天象觀測記錄,如果當天有日食,需要推算的這天便會有日食,反之則沒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