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18世紀初,俄國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制海權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瑞典在第一次進攻失利以後,經過認真的準備,糾集強大的海軍和陸軍,又向俄國發動第二次進攻。
瑞典的這次進攻來勢兇猛,軍隊很快就在俄國沿海登陸。當時俄國沿海地區兵力薄弱,俄軍被瑞典人逼得一再後退。俄國軍民人心浮動,國內一片混亂。俄國統治集團內部意見分歧嚴重,有人建議俄軍放棄沿海要地和正在修建的防禦工程,退到俄國腹地後再作進一步的打算。
在俄國面臨危急之際,彼得大帝異常冷靜。他知道瑞典國王查理十二和瑞典軍隊的將領們,一向做事小心謹慎,優柔寡斷,缺乏勇敢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如果利用瑞典人的這一弱點,俄國就會轉危為安。
於是,彼得大帝派遣一大批緊急信使攜帶著他的親筆命令奔赴各地。他的這些命令要求各地的指揮官立刻派援軍支援沿海地區。當然,彼得大帝所提到的這些援軍根本不存在,有的遠水解不了近渴。負責傳送命令的信使故意糊里糊塗地亂走,粗心大意地暴露身份,結果被瑞典人俘獲,身上的密信也被瑞典人搜出。瑞典將領對彼得大帝的絕密命令十分在意,認為俄國人隱瞞了軍事實力,俄國軍隊之所以不加以頑強的抵抗退出沿海地區,是因為他們有著更深遠的陰謀。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瑞典軍隊放棄已佔領的俄國沿海地區,迅速後撤回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