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千古興史,芸芸之眾與豪傑之用,猶中華水系圖譜之地勢與江河存焉。蓋芸芸之眾,猶西高東低之地勢,而豪傑則為江河。夫史之所興,江河滔滔、一洩千里者,地勢之功、江河之跡也。然地勢之能,江河之顯,又往往不合一概而論。
蒼茫神州大地,高山縱貫,滄海橫流,三山五嶽峰巒疊嶂,池塘湖泊星羅棋佈,江、河、淮、濟四瀆流長。特別是黃河長江,滔滔萬里,奔騰不息,自古以來,引無數文人騷客吟詠不已。
那黃河自潼關以東,逢夏秋又多有雨水隨汾水、洛水、渭水注入傾洩而下,兼以所流土性鬆軟,因而攜泥帶沙過孟津以入平原。水頭在這裡時而東南,時而東北,長期南北擺動,任意流行,兩三年一決口,一百年一改道,因而以多淤、多決、多徙而著於世。約在五代十國之後晉時期,黃河再於滑縣決口,洪水蔓延數百里,最終聚集到梁山地勢低窪之地,圍之而成一大湖,至宋真宗天禧三年,積水愈多,終成八百里梁山泊。
宋神宗熙寧十年,黃河再於澶州決口,滔滔黃水捨棄北流河道,衝入梁山泊,又從梁山泊分成兩支,一支向南,由泗水進入淮海;一支衝入濟水河道的清河,東流入海,濟水被黃河佔了河道,梁山泊自此北鄰黃河(而後黃河又改道向南奪淮河入海,後再復北奪濟水入海,都是後話,不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