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九州島改為瀛州只是第一步,雖然也會安排知州,但其實更像是一個海外領。
因為難以進行基層統治,必須藉助原有的本土豪強勢力。
此時的日本,律令國制並未完全崩潰,大名制度也沒有徹底形成。
通俗易懂的來闡述,就是日本朝廷派官員治理郡國,但官員往往不親自赴任,留在中央享受生活、追逐權力。他們派心腹代替自己治理郡國,而具體施政的官吏卻是地方豪強。地方豪強也是一盤散沙,控制著大大小小的武士集團。
大明對瀛州的初期治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知州和指揮使皆常駐福岡,頂多也就親自治理長崎港。其餘地界,全部交給九州島原有豪強。
今後哪裡發現金銀銅礦,瀛州知州就派人去管理礦山,指揮使則派少量軍隊駐守礦山。
等瀛州礦山變多,就要改變行政區劃——合併瀛州與石見總督領,對馬島這些也全部並進來。
不論是哪種治理方式,推行漢化、鼓勵移民不會變。
日本和高麗一樣,雖然言語不通,卻都在使用漢字,這對漢化是極為有利的。
至於什麼平假名、片假名,目前還上不得檯面。
片假名相當於給漢字進行日語注音,並且還沒有統一規範,需要再等幾百年才發展成熟。
平假名最初是日本女性專用拼音文字,大概在一百多年前,隨著《源氏物語》的流行,才漸漸被日本男性所熟悉。但是,只能用於書寫通俗讀物,官方公文和史書必須用漢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