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對剛收下的帶路黨,不能一味恐嚇,連哄帶嚇才是最合適的。
他們在洛陽逗留期間,朱銘甚至多次召見董明壽,向這位大理的佛教宗師請教佛法。
好吧,主要是對大理密教有點探究興趣。
印度密教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密教,在西晉時期就傳入中國,俗稱為“雜密”。
唐密源於中期密教,又稱“純密”,不但存在大乘戒律,還參與了儒道佛的互相融合。
藏密屬於晚期密教,具體情況不便評價。
董明壽修練的則是大理密教,同樣源於中期密教,又稱“滇密”。最早是從緬甸那邊傳入,再跟大理本土宗教融合,後來又大量融入唐密內容。
總的來說,大理密教屬於正經的大乘佛教,但裡面摻雜著有待商榷的玩意兒——直至元代以後才被迫變得規範。
“大師果然佛法高深,”朱銘在請教了幾次佛法之後,對董明壽說,“大理密教的修行儀軌,還是應當更文明一些。文明,你懂嗎?”
董明壽心領神會:“小僧謹遵聖天子教誨。”
朱銘點頭說道:“除了修行儀軌,有些說法也須摒棄,譬如那‘二十五姓僧倫’。”
朱皇帝竟然知道這個?
董明壽大驚失色,連忙下跪說:“此事須等大明出兵之後。”
“可。”朱銘表示同意。
“二十五姓僧倫”是密教在雲南的立身之本,從南詔國時期就出現的玩意兒。
即觀音菩薩從印度來到大理,挑選了段氏、楊氏等二十五個大姓,以密教的顯密之法教化眾生,只有他們可以給百姓帶來安定幸福。因此,這二十五個大姓,在雲南地區天生就是“上等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