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遼國也有鐵鷂子,屬於皇室、宗室、貴族的私人衛隊。
西夏鐵鷂子最初就是模仿遼國,後來又吸收了喀喇汗國的重騎兵特點。
它的鎧甲很厲害,全部採用冷鍛技術。
韓琦曾經派人做實驗收取資料,用強弩射六十步外的鐵鷂子甲。基本射不進去,偶有一兩支射入,都是恰巧遇到札甲縫隙。
沈括則說,西夏鐵鷂子的冷鍛甲,相比宋遼甲冑可減重三分之二且防禦力不減。這個資料多半有些誇張,但西夏冷鍛甲重量更輕是肯定的。
近幾年來,大明生產的重灌棉甲,內襯鐵片也採用水錘配合人工冷鍛。
至於鐵鷂子的戰馬,多來自甘州馬場。如果換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山丹馬場!
西夏的甘州馬場,比山丹馬場的規模更大。
但宋夏百年戰爭,軍馬消耗量太大。尤其是宋軍奪取天都山,西夏失去了那裡的養馬地,不得不從河湟購買戰馬補充。接著宋軍又奪取河湟,西夏只能提高其他地區的養馬量。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真正讓西夏缺馬的原因,是官營馬場被蠶食侵佔!
李元昊當年要馬不要糧,沒糧了就出兵去搶。
可搶糧食終歸不穩定,百年之後,馬政敗壞,許多牧場被開墾為農田。沒有開墾為農田的,也日趨減少養馬量,改為提高牛羊的數量,比如甘州馬場即如此。
這種狀況,直到李仁孝改革才得以扭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