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垂拱殿。
禮部尚書胡安國,坐在旁邊觀看皇帝批閱奏疏。
良久,朱銘擱筆問道:“士林當中,是不是已經鬧開了?”
胡安國回答:“《荀子》升經,非議頗多。前兩日牡丹花會,還有士子聚而論道。”
“論些什麼?”朱銘問道。
胡安國說:“性善與禮偽。”
朱銘笑道:“你心裡是怎麼想的?”
胡安國回答得非常委婉:“臣尊孟子。”
朱銘說道:“慢慢來吧。今年的秋闈,開始考《荀子》。‘荀子科’的秀才、舉人名額,暫時可定得少一些。”
“官家英明。”胡安國違心奉承。
朱銘還沒正式登基的時候,就已經透露出《荀子》升經的意向。
胡安國一直持反對意見。
或者說,整個朝堂就沒幾人支援。
北宋時期《孟子》升經,都經歷了一番拉扯,甚至差點激化黨爭。只因舊黨支援《孟子》升經的也不少,這才沒有把事情徹底搞大。
《孟子》都這樣招惹非議,可想而知《荀子》更難服眾。
但朱銘就是要堅持己見,大臣們自然無法反對。
皇帝的正常操作,應該是讓某位大臣,提出建議並引發口水戰。然後,皇帝站出來偏幫一方,最終達成《荀子》升經的目標。
朱銘沒這樣做,直接親自提出來!
閣臣們勸了幾年,首相都換了兩個,但朱銘每年都重提此事。
大臣們累了,愛咋咋地吧,只能曲線救國了。
身為禮部尚書的胡安國,被眾臣推出來扛事兒,負責重新註解《荀子》經義——既然無法阻止,那就儘量引導去正確方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