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逢吉和王槐留在二股河,符行中跟隨皇帝北上。
站在寬闊綿長的堤壩上,眼前是漸漸下降的黃河水位,符行中指著對岸說:“那邊就是長蘆鎮(後世滄州市區)。”
“隋唐時候,曾設立州治,但多次降州為縣。”
“宋初為長蘆縣,因為人口稀少,降為長蘆鎮。後來又發展起來,復設為長蘆縣。”
“熙寧二年,黃河大決堤,整個長蘆縣都被淹沒。熙寧四年,長蘆縣再次降為長蘆鎮。”
“到前宋政和年間,長蘆鎮人口又多起來。當時本來打算恢復縣治,結果又遇到黃河大決堤,長蘆鎮再次被洪水淹沒。”
“就連更遠的滄州城,城牆也被淹得只剩六尺。”
朱銘心中暗自嘆息。
政和年間那場大水,朱銘自然是知道的,當時他正在濮州做太守。
朝廷為了保住開封和山東菁華區域,選擇犧牲河北這邊。滄州那麼高的城牆,只剩六尺城頭沒被淹沒,據說整個黃泛區死了百萬人。
那一場大水,對之後的聯金伐遼影響極大。
整個河北東路都受災嚴重,義軍和盜賊橫行多年,地方民生始終無法恢復,打仗時難以提供士兵、民夫和糧草。甚至嚴重擾亂山東譬如宋江等巨寇能夠做大,就是靠著災後持續好幾年的饑荒。
符行中說道:“在二股河束水攻沙之前,可在北流這邊引黃放淤,即當年王安石的法子。有黃河泥沙進行淤灌,可快速大面積治理滄州鹽鹼地。等二股河開始束水攻沙,這邊就基本不會再有水患,方圓五個州府皆可成為沃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