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行首會議,不歡而散。
如今這種情況,東京的行首們根本無法串聯,因為他們之間互相不信任。
北宋時期,開封城的所有行首,全都跟朝中權貴有瓜葛,大部分屬於皇室宗親的代言人。
皇室宗親之所以不親自下場,是因為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嚴厲懲處權貴擾亂市場的行為。後來就漸漸形成套路,即各自培養白手套,他們能夠撈到實惠,朝廷也挽回了顏面。
只有把事情鬧大了,朝廷才會出手懲治。
比如煤炭行業,搞得東京民怨沸騰,甚至冬天大量凍死人,繼而出現搶煤踩踏事件。
朝廷實在看不下去了,乾脆直接掀桌子,官府成為最大的批發商、零售商。結果又變成官府壟斷市場,操控煤價搞得民不聊生,迫於輿論壓力放開私有市場。
大明開國之後,最先懲處的便是前朝權貴,繼而又強行拆分遷徙望族。
東京各行各業的行首,瞬間就失去靠山,有些人還被牽連抄家。
在第一年的物資管控結束後,大商人們開始投靠新的權貴。下意識的按照老辦法,想跟皇室、宗親和外戚合作。
可惜,除了朱國祥、朱銘父子,大明的皇室宗親都未成年。
白祺勉強算一個,卻始終不在京城。
而外戚呢?
朱家父子管得極嚴,根本無從下手,甚至不準外戚居住在京城!
閣臣、尚書級別的重臣,一般不會跟行首接觸。
因為——跌份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