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管是古代的科舉,又或是現代的高考,批閱試卷都屬於體力活。
絕對的一目十行!
而且優秀的卷子,還會擠佔普通卷的時間。比如滿分作文,一人閱卷是無法做主的,需要多位閱卷者共同透過。
一般情況下,你辛辛苦苦寫的作文,閱卷老師幾秒鐘就掃完了。
古代科舉全是小作文,此類現象更加嚴重。
當然,最累的還是謄卷官,需要把所有試卷都謄抄一遍。
再加上反覆核對謄卷和原卷,這些流程極為耗費工夫,留給閱卷官的時間著實不多。
閱卷官連續多日一直看文章,用不了一兩天便頭昏腦漲,稀裡糊塗就把卷子給判了。因此才有林則徐所言:“定棄取於俄頃之間,判升沉於恍惚之際。”
“加上句讀符號,確實比以前輕鬆得多。”吳彥璋感慨道。
紹興十一年,金兀朮率大軍南侵,吳彥璋的職務是總領提舉大軍錢糧。
這位南宋重臣,至今沒在大明撈到差事,一直被扔到翰林院編書,此刻總算奉命做了科舉閱卷官。
考生須寫逗號和句號,這讓吳彥璋感到極為便利。
讀完一篇,吳彥璋開始給成績,提筆在硃卷寫道:“據理遣詞,明白粹美,足以破群疑而歸於正矣。此文當判九分。吳彥璋。”
百分制評卷,當然是朱銘的命令。
既是為了跟數學、物理試卷銜接,也是在保證對非經義題的重視。
在王安石變法之後,宋明清三朝科舉,越來越側重經義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