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漢陽那邊,還送來一些資料,是李邦彥暗中派人轉交的。
除了戶部、工部的檔案外,還有各地市舶司的公文,全是關於河船和海船的情況,這是朱銘主動向李邦彥索要的。
宋代船隻的排水量,以斛、石和料為單位,最初都是用能裝多少米來統計。船隻的裝載能力,被稱為“船力勝”。
但具體計算大小的時候,又跟實際裝載力有出入。
長船和短船不一樣,闊船和窄船不一樣,深船和窄船也不一樣。說一艘船有多大,計算極為複雜,必須綜合船力勝(裝載能力)、船身長、船面寬、船深(舷側高度)和桅高來表達。
朱銘今後也可以採用噸位,只計算船力勝即可。
市舶司資料顯示,北宋最大的船叫海舶,足足有五千料,除了裝載貨物,還能載船員五六百人。海上還有專門的客舟,船身長約四十米、船面寬約八米,僅水手和篙師就有六十人,靠在沿海州縣運送旅客賺錢。
再看河湖船隻資料,朱銘才發現義軍很幸運。
內河是有兩千料、一千料、八百料大船的,朱勔似乎捨不得用來改造成戰船,進攻金州、夔門的朝廷水軍,其戰船最大者才五百料。當然,也有可能是三峽、漢江的某些河道太窄太淺,把兩千料大船送來打仗極可能觸礁或擱淺。
至少在瞿塘峽,兩千料大船肯定過不去。
內河還有萬斛舟,分為二萬石和一萬二千石兩種型號。二萬石的萬斛舟,換算過來就是載重1200噸,基本只在長江中下游跑商運,這玩意兒進了運河非常容易擱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