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就在朱銘跟鐘相大戰之時,王黼終於又做官了,他這次的身份是科學專案負責人。
也沒幹出別的啥功績,就是在水運儀象臺的基礎上,發明出世界上第一臺帶指標的機械鐘。
王黼當然不會這玩意兒,主要執行者是欽天監,以及一個姓王的道士。
大概一四十多年前,張思訓發明太平渾儀,即水銀驅動的地球自轉週期演示器。
緊接著,蘇頌、沈括、韓公廉等人,又合作搞出水運儀象臺,乃全世界最早的天文鐘,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此物靠水力驅動,體型極為龐大,一臺就耗銅兩萬斤。且冬天不能用,因為水會冰凍。
王黼督造的帶指標機械鐘,依舊使用水力驅動,相當於水運儀象臺的升級版。並且變得更耐用,核心部件換成硬木,解決了金屬部件長期接觸水而產生的滯澀問題。
所謂核心部件,就是機械鐘的擒縱器!
機械鐘在宋代並沒有失傳,而是被蒙古人得到,還在元代誕生了使用彈力驅動的機械鐘。
真正的消失時間是元末,反正到明代突然就沒有了。
王黼因為這個技術發明,重新獲得禮部官職。
宋徽宗由此設定“璣衡所”,王黼擔任璣衡所的主官,梁師成擔任璣衡所的副官。
而在更北邊的草原上,遼主天祚帝又支稜起來,趁著完顏宗翰回京開會,率領五萬遼軍出夾山。他的計劃比較扯淡想殺穿金國佔領區,攻破燕山收復燕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