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南宋抵抗蒙古時,江陵和襄陽合稱“荊襄防線”。
都說守荊必守襄,其實襄陽丟了,江陵還能繼續防守。因為在南宋,朱銘大軍此刻所在區域,被人為變成一望無際的大湖。
甚至是“大湖群落”,史稱“荊州三海”。
最初是孫吳政權為了抵擋曹魏,把沮水、漳水引入荊北低窪地。後來孫吳大將陸抗,命守將修築堰壩蓄水,用來抵抗西晉大軍南下,由此在江陵北部形成了“北海”。
此後數百年,但凡是統一王朝,都會圍湖造田侵佔“荊州三海”,因為它本身就是人工引水搞出來的。
五代時期,高保融為了抵擋後周,再次築堰引水開北海,趙匡胤逼著高保勖把北海給決了。
荊襄地廣人稀是咋來的?
江陵的荊州三海佔其一,洪湖周邊沼澤區佔其一,枝江北部沼澤區佔其一。沒有朝廷系統性整治水利,沒有朝廷大規模遷民墾殖,只靠民間墾荒很難有顯著效果。
民間百姓墾荒二十年,一場大洪水就全完了!
整個北宋,累年集月,勉強把大半個“三海”恢復成沃土。
到了南宋,為抵禦蒙古,再度引水築堰,又把江陵以北變成湖沼。
這片土地,可用滄海桑田來形容。
鐘相如果認真讀過史書,最佳方案是死守枝江,屯重兵疏浚漳河上游。再以水師控制河道,挖渠築堰,再造三海,直接把江陵北方全淹了,朱銘的軍隊再牛逼也過不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