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制置使借走的二百廂軍,終於也放回來了,還剩下六十多個。
消失的那些,並非全部戰死,很大一部分做了逃兵。
宋代士兵的逃亡率一直很高,最初軍法規定士兵逃跑20%以上,各級軍官就會落罪受罰:逃20%降一官,逃25%降兩官……逃45%降六官,並留職察看。差遣降到奉職,該武將就會被罷免。
由於逃兵現象實在太嚴重,元豐五年改為十分法,即士兵逃跑超過10%就要處罰軍官。
但到了北宋末年,已經沒有軍官因逃兵而獲罪。
宋徽宗崇寧四年,尚書省談及逃兵問題,大概是這樣說的:“現在都不處罰武官了,武官更加不體恤士兵。只在熙河一路,逃兵就接近四萬,前線武將對此不聞不問。”
士兵逃跑,並非怯戰,因為不打仗也逃。
吃不飽飯,領不足軍餉,還會遭受虐待,不出現逃兵才怪了。
朱銘讓這些廂軍全部歸隊,徵召農民進行補充。
五百步軍、五十馬軍,就此滿編。三日一操練,糧餉給足,士氣迅速提升。
真的,不需要刻意鼓舞士氣,給足糧餉他們就願意聽話。
又徵召三百漢民、二百熟夷,充作鄉兵。
朱銘訓練的軍隊,就此達到1050人。
在操練士兵之時,又大量打造回回炮。皆用陰乾的木材打造,搞出最簡易版本,製作成本不高,凸顯一個數量優勢。
宇文常寫信奏報朝廷,今年蠻夷異動,請求練兵防備,順便請求成都府路撥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