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玻璃吹制技術,至遲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有北魏時期的吹制玻璃瓶出土。
隋、唐、五代和宋,玻璃製造業頗為繁榮。
特別是宋代,許多日常用具,也用玻璃來製作,“玻璃”大量出現在詩詞當中。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裡嘗新慣。何物比春風,歌唇一點紅。江湖清夢斷,翠籠明光殿。萬顆寫輕勻,低頭愧野人。”
這首詞,乃辛棄疾吃櫻桃時所作。
辛棄疾還挺懂享受的,用玻璃碗來盛乳酪,再把櫻桃拌在裡面,估計多半還冰鎮過。
嗯,櫻桃冰激凌?
延福宮的花園裡新建一屋,面積並不大,只有一百平米左右。
建築結構也很簡單,跟尋常民房沒兩樣。但大量使用玻璃片,鑲嵌在牆壁或窗戶當中。
礙於工藝限制,那些玻璃片都很小,也就比巴掌更大而已。且多為綠色半透明狀,難以消除裡面的雜質。
溫室,暖房!
宋徽宗踱步在暖房當中,除了扶桑花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奇花異草,都是從南方運來很難過冬的品種。
由於溫度適宜,扶桑已提前開花。
撫摸著紅色的花朵,宋徽宗由衷讚歎:“愛卿真乃神人也,此暖房巧奪天工,凡間工匠哪裡做得出來?”
牆上掛著個溫度計,也是玻璃吹制,粗大而笨重。
玻璃管中封有水銀,以冰水為零度,以沸水為百度,再根據長短標註更細的刻度。
暖房內的四面牆底,有錫管制作的熱水迴圈系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