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湖心亭裡,奴僕退下。
父子倆用標準的普通話聊天,謹防被不知哪個給聽到了。
“去一趟山東,有什麼收穫?”朱國祥問。
朱銘取出一個竹筒,拿出自己製作的圖表說:“那裡的鄉村生態,更符合我對中國古代農村的刻板印象。宗族勢力比漢中更大,土地兼併也比漢中更嚴重,苛捐雜稅也遠超漢中州縣。”
朱國祥仔細閱讀那些圖表,相較於客戶佔比,他更關心主戶的戶等比例:“你這張圖表不對,三等戶過於多了。”
“官方統計肯定有問題,”朱銘解釋說,“這是富人在析戶分產,一家分成好幾十家。雖然戶口本分開了,田產似乎也分下去了,但田契還掌握在族長手裡。他們依舊能控制整個家族,同時又可以合法避稅。實際情況,比官方統計嚴重得多。”
客戶佔比,雖然也能體現土地兼併程度,但更多是在反映失地農民的比例。
而戶等佔比,則更細化揭示社會結構。
慶曆元年,名臣張方平透過調查估算,一二三等戶肯定不足20%,四五等戶很可能接近90%。三十年後,張方平又估算,四五等戶肯定超過了90%。
類似的統計有很多,北宋官員不是傻子,他們也會看資料的,只不過沒朱銘統計得那般詳細。
放眼整個北宋,主戶約佔65%,客戶約佔35%。而主戶當中,一二三等戶約佔10%,四五等戶約佔90%。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