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宋代的解試(州試)時間不固定,大體來講,距離京城越遠,考試時間就越早,方便偏遠士子第二年春天進京趕考。
洋州雖然距離開封不算遠,但考試時間跟成都一樣,足足提前了兩個多月。
到得洋州城外,李含章向眾人告辭,他要獨自去興元府參加漕試。
已經走出幾步,李含章又轉身,把朱銘拉到一邊:“大郎,解試你肯定能中,就算不中也能發解。所以,不須擔心,放鬆了考便是。”
“不中也能發解?”朱銘有點沒搞懂。
李含章解釋說:“我爹和楊知州,可以薦舉士子直接發解。只要薦舉數量不多,中書省那邊一般不會駁回。”
還有這種操作?
朱銘是真不知道啊!
也就是說,朱銘即便不參加地方考試,也能被保送去京城趕考。
這屬於地方官“薦舉權”的一種,原則上需要中央批准,實際上中央懶得管。反正宋代舉人又沒啥特權,地方舉薦考生再多,中央也無非多閱幾張卷子。
沒有真才實學,舉薦也沒用,該落榜還得落榜。
李含章又說:“薦舉雖然便利,但總不如考上的好聽。大郎可以寫篇文章,讓我爹熟悉一下筆跡。我爹……是洋州解試的主考官。”
“不必了。”朱銘婉言謝絕。
後門都開成這樣了,還要讓主考官幫忙,實在是太過跌份兒。
在王安石改革科舉之前,州判主考進士科,錄事參軍主考諸科。改革之後,還是由州判主考進士科,錄事參軍主考不常設的明法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