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0119【未來可期】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關於高轉筒車,人教版《歷史》說出現於宋代,而人民版《歷史》說出現於隋唐。

兩種說法,都沒有錯。

唐代留下了文字介紹,但沒有名字和圖案。元代的王楨《農書》,才有了具體名字和圖譜。

極有可能,在北宋時期都不多見,陳淵從福建一路走來也沒見過。

“這是筒車?”陳淵問道。

朱銘介紹道:“高轉筒車,唐代就有,家父親自改進過。”

倒不是改進,而是根據具體地形做出調整,跟王楨《農書》的記載有些不同。

陳淵走近了觀察具體結構,雖然此時並未使用,但十米高的轉輪還是讓他感嘆:“果真是百姓日用即為道。”

穿過已經結籽的油菜田,陳淵來到山腳下的引水渠。

朱銘說道:“山賊不知興修水利,這條灌渠,也是家父組織村民挖的。高轉水車把河水提過來,灌入水渠之中,全村有一半的水田可以取水。我外出之時,水渠還沒挖完,現在卻挖完了,只等收了油菜就能灌田。”

陳淵讚道:“元璋兄若是做官,必能造福一方百姓,窩在這小山溝裡屈才了。”

復行一陣,有村民在地裡勞作。

那塊地裡的麥苗鬱鬱蔥蔥,村民正在扦插紅薯苗。

陳淵好奇問:“這又是何物?”

“海外帶回的高產作物,名叫紅薯,”朱銘解釋說,“家父曾言,育人當因材施教,耕種當因地制宜。山下的旱地稍微肥沃,可將麥子與玉米輪作,一年兩熟,紅薯、豆子套種其中。不但產量高,輪作還能減輕病蟲害。貧瘠山地就不行,一般不套小麥,而是選別的東西與玉米輪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