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院子裡有秋千,鄭元儀單腳立在上頭,另一隻腳輕輕蹬地,搖盪著遠觀朱銘在那舞鐧。
李秀秀過來推她,姑嫂倆說起悄悄話。
破空聲不斷傳來,朱銘越舞越起勁。
拿著這玩意兒上戰場,見到敵人就掄過去,管你著幾層甲,通通砸得內傷噴血。
鄭泓站在旁邊都看傻了,他玩過這把鐵鐧,雙手揮擊都吃力,朱銘居然能單手耍弄那麼久。
這得多大的力氣啊!
朱銘放下那把鐵鐧,又拿起兩米多長的鐵槍,問道:“這不是純鐵的吧?”
“中間有一段木頭,”鄭胖子解釋道,“工匠說,加了木頭,再包竹片,這樣才有韌性,而且使起來沒那麼重。”
史書上有許多鐵槍記載,比如五代時期的王敬蕘,擅使三十斤重的鐵槍。換算下來就是19.8千克,比健身房裡的槓鈴杆沉一些,非常符合那個長度的鐵器重量。
實物出土也有,湖南資興就出土兩杆東漢鐵矛,通體皆為熟鐵打造。
傳統的馬戰槍桿,裡層木芯,外貼竹片,裹以絲線和皮革,最後塗上一層大漆。
如此既堅且韌,馬槊杆也是這樣打造的。
但複合槍桿,造價比較昂貴,普通士兵根本用不起。
朱銘手裡的鐵槍桿,也刷了一層大漆。
中間有一米多長的杆身,隱約可見一圈圈鐵絲,是用鐵絲代替絲革,加固纏繞硬木芯和竹片。
(注:金屬絲拉拔技術,漢代就有了,主要用來拉金絲。宋代出現了鐵絲拉拔技術,但還只能一根一根拉,發展到明代可以同時拉四根、八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