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朱銘對開封的破事兒毫不知情,他正忙著跟老爸一起研究炒茶。
“影片裡的炒茶灶,好像要砌這麼高。”朱銘朝自己胯間比了比。
朱國祥彎腰體驗手感:“不用瞎猜,怎麼順手怎麼來,以後慢慢調整高度就是。”
朱銘回憶在網上看到的炒茶影片,說道:“我記得炒茶用的鍋,好像比炒菜鍋更淺。”
朱國祥也沒操作過,只知道少許理論,猜測道:“淺鍋可能更易受熱,而且鍋內茶葉受熱更平均。”
事實上,那種淺鍋叫做“廣鍋”,是抗戰期間才發明出來的。而且深鍋淺鍋各有優點,比如龍井茶,就不適合用淺鍋炒制。
一個泥瓦匠,正在砌灶臺。
三口炒茶鍋要並在一起,鍋還沒做好,已經找鐵匠定製。
觀看一陣,朱銘溜達去旁邊的蒸茶房,已有采茶工端著茶葉回來。
“這麼嫩的茶葉也採?”朱銘忍不住伸手去摸。
茶工連忙制止:“村長,摸不得,摸了就賣不上價。這些都是臘茶芽,每年只能採一丁點。一斤臘茶的價錢,能抵十幾斤一等茶。手摸不得,只能用指甲掐採,掐下來還要丟進水裡泡著。”
朱銘沒再動手,茶工是專業人士。
朱國祥也過來圍觀蒸茶,邊看邊說:“去年打算把廢茶山整理一下,因為興修水利耽擱了。但廢茶山也可以採茶,隨便採一些過來,專門用於炒茶試驗。至於大明村的茶山,還是用老辦法蒸制。等炒茶法有了效果,再慢慢擴大炒茶產量。不能一下子全變,要留時間給茶工鍛鍊手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