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百八十五章 兇飢曰蝗,眾臣爭“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時間飛逝,眨眼間京城迎來烈日高照的七月。

古人有云,兇飢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帆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者也。

據後世統計,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僅是有記錄的蝗災便多達71次,即平均每3.8年爆發一次。

弘治登基已經四年,雖然始終一直堅持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但上蒼從來都不會因為皇帝的品德高尚而減少自然災害。

事實上,一個封建王朝能否有效地對抗得住自然災害的考驗,往往跟這一時段百姓能夠接受的壓榨程度有關。

在王朝的前期,廣大的百姓往往都擁有更強的抗壓能力,所以重大工程通常都是在王朝的前期方能完成。

若是到了中後期,像喜歡透過加派加徵方式來加稅的嘉靖,修建方形大外城成為奢望,致使北京城最後變成了凸字形。

每當百姓承受壓榨程度達到最大峰值的時候,便會爆發出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這個王朝離毀滅便不遠了。

崇禎雖然怎麼看都不像是亡國之君,但大明王朝從嘉靖開始的加稅過於嚴重,最後其實難逃亡國的命運。

朱祐樘是大明的第九位皇帝,雖然數字看似比較大,但截至目前王朝的壽命不過是123年,所以只能算是王朝的中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