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據後世統計,金融業利潤佔據所有上市公司總利潤的一半。
縱觀華夏兩千年封建歷史,金融業始終牢牢佔據一席之地,而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放貸。
早在東周之時,便出現了華夏第一起“天子違約”的事件,便衍生了沿用至今的成語——債臺高築。
話說,公元前256年,秦國奪取韓國的陽城、負黍,逼近周王城。於是,周赧王起草詔令,分發六國,約定時間集中兵力攻秦。因當時周天子國庫空虛,只好向富商大賈借債來籌集軍費,許諾以滅秦後的戰利品來償還,並付利息。
後來,秦國派大軍打進周王城,周赧王降秦,被趕到伊闕南邊的新城。
眾債主趕到新城向赧王討債,已是窮途末路的周天子就只好逃進一處築在高臺上的驛館內躲債,這處高臺就被稱為“逃債臺”、“避債臺”。
由此可見,放貸從封建社會產生便已經存在了,甚至成為很多當權者的斂財手段。
像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豢養了三千多位食客,其經濟來源主要是靠放債賺取利息,而和坤的富有離不開金融產業的收入。
據《後漢書龐參傳》記載,漢安帝劉祜永初四年,東漢帝國與羌人作戰,軍費大增,加上連年欠收,官方積欠私人的債款達幾十億之多。漢順帝劉保永和六年,皇帝下詔向富裕的百姓借錢,詔假民有貲者戶錢一千。
作為皇帝都成為了借貸者,可見放貸早已經融入了華夏的歷史洪流之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