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弘治元年伊始,關於軍政改革悄然拉開了序幕。大明軍隊衰落的最大原因是錢財和人才的失位,錢財其實還算比較好解決,但人才則需要打破陳規陋習。
在這個重文輕武的年代,明明做著隨時丟腦袋的事情,但待遇遠遠比不上一個酸儒,任誰心裡都感到不爽。
即便是軍隊中地位最高的總兵,卻需要聽從文官的差遣,遇到地方上的知縣和知府都可以對你吹鼻子瞪眼睛。
正是這種風險和地位的不匹配,天下子民都搶著要考取功名成為狀元,而現在沒有聽到誰的理想是成為大將軍。
當大家都一心想要考取公務員的時候,哪怕是再優秀的冒險家,亦是選擇在某個辦公室喝茶看報紙了。
另外,大明王朝的軍戶制度限制了人才的挖掘。所有的將領幾乎都限定在軍戶中挖掘,像抗金名將毛文龍的爺爺是鹽商,而父親是中國子監監生,所以他壓根就是沒有當兵的資格。
雖然景泰年間便已經有了募兵制度,但招過來的兵員仍舊是民籍,其實本質上是編制外的
“臨時工”。殺敵衝在最前頭,領錢卻是拿最少的,甚至根本沒有人頭賞金,更是要被人家有官職的人騎在脖子上。
至於升職,天底下哪有臨時工升職的呢?朱佑樘在沒有制定好晉升機制前,並不急於丟擲募兵制。
其實募兵制並不見得是良方,畢竟軍籍內有戚繼光、俞大猷等將才,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如何挖掘和培養人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