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普通的九年義務制教育難教出驚世的天才,但經受教育出來的人,至少不會目不識丁,有一定下限。
而針對性的天才教育適配天才的性格和其才能方向,能更好開發天才的能力,使之更快成長且長得更好,但與此同時,這種方法又不具有普適性,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學習(注1)。
武當的武功,在徐遷看來,便同時具有普適性和特適性。
張三丰是師,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等人是徒,師徒修的都是武當武學,可為何師徒間的功力差別這般大?
張三丰是天下第一,獨立絕巔,沒有來者,宋遠橋、俞蓮舟等人卻只是江湖一流,連前十也未必排得進去。
是張三丰武道天賦太強、武學智慧遠超過弟子?
肯定有這些方面的原因,但徐遷認為武當武學的普適性和特適性也影響了雙方間的成就。
武當派的武功全是張三丰所創,在開創這些武功時,張三丰肯定是以自身的身體條件、武學經驗來進行構思。
因此這些武功對張三丰而言,就是特適性武學,與他自身完全契合,能將他的武道資質完美髮掘出來。
但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等和張三丰的身體存在差異,原本對張三丰特適的武功到了他們這,就變成了普適性武功。
他們只能修習好與張三丰共適的一部分,而差異的那部分卻很難修行,自然而然也就追不上張三丰的武功境界,更甭提超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