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自從餘元離開後,聞仲便全身心地撲在了改進臨渙關的事業上。
除了教授孩童外,他其餘時間便教導臨渙關的百姓從林中伐木,拖至河邊搭建出一件巨大的木器。
此器名曰:水車。
這水車不用神通,不需道術。
遇水而轉,日夜不停。
水車轉動之時,便能夠將那淮河之水,引上河岸。
眼見這水車真能引水後,臨渙關的百姓再無疑慮,一邊照樣子打造更多的水車,一邊按照他的提議修建水渠,疏浚河道,將從河邊灘塗上挖來的淤泥堆到田地裡去。
水渠、水車建好後,也到了播種季了。
聞仲又教他們畜力耕種,用青銅、木頭等材料打造出犁耙、耦犁、耖、耱等工具,並教他們優選良種,精耕細作。
臨渙關地處東南,水系豐沛,種植最多的便是稻與稷。
此前百姓們的種植方式都是直接把種子撒下去便不管了,收成多寡全看天意。
不過聞仲從那百科大全中得知,這兩樣穀物最是嬌貴,從選種開始便需要時刻精心照料。
選種、育種、灌溉、栽種、除草、驅蟲、驅鳥、施肥等等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
尤其是蟲害和鳥害。
這臨渙關附近除了農田外,四周都是荒野密林,有著非常多的禽鳥。
以往播種之後,那些秧苗剛一長出來便會引來眾多禽鳥啄食糟蹋。
蟲子的話,百姓們還能動手捉一捉,卻拿這些禽鳥毫無辦法,總不能時時刻刻都看守在田裡驅趕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